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990726~30收案數/任務與進展/困難

【本週收案數】

本週共收5個(其中一個無法施測)

# valid # excluded # valid [# excluded](since 98/1/2)
Admission 3
1
223 [40]
Discharge 1
0
180 [64]


【本週主要任務與進展】
主要任務:
1.香香評估,L及其他研究生幫忙監督並給予回饋
2.資料Key-in、整理練習
3.完整資料交接

進展:
1.總評估數五名,前三位由L監督並給建議,星期三請佳苓&Jenny幫忙看。
目前在評估的部份,大致上是可以的,有些細節可以再更加注意
2.資料整理的部份,遺漏率的部份要再熟悉
3.資料已交接!


【下週主要任務】
1.正式開始獨立進行施測,該注意的事情不要漏掉
2.整理7月份的入出院病人名單給逸欣確認→然後開始進行資料處理
3.記得要轉介狀況好的個案給電腦組(和電腦組、動作組都要合作無間!)
4.時間許可的話,和管管互相看評估、給回饋
5.學習文獻檢索、Endnote
6.完成閱讀資料心得及問題

【心得與困難】

*沒評也沒跟評過失語症的病人,會有點慌亂
→回去先準備好失語症可以評的有哪幾項
→每次評估前先去確認病歷,以便做好準備
*臨場反應要夠好,對於是否繼續評估的拿捏要想好
*面對家屬、個案要有足夠的信心
*下週開始獨立作業,神經要繃緊一點!
*練習在評估、閱讀、學習之中找出關鍵問題,並想辦法解決。
(身邊有很多資源要好好運用)

下週繼續加油:)

7/30 Discussion with 謝老師

研究方法相關】
1.以problem-based的方式,練習如何找到關鍵問題,練習發問
2.培養文獻、資料搜尋技巧(可找姿誼詢問有關檢索的方法,或詢問有無書面資料)
3.
需培養批判、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掌握及解決關鍵問題
要先有自己的想法,發揮自己的潛能
每個人有差異、歧異性存在,所以要有自己的觀點,可以研究來確定自己的看法,
臨床則存在著太多的變數,且無暇去確認OT的貢獻到底佔多少
4.一開始成就感會很低落,但要慢慢提升自己的功力

【收案評估相關】
1.可搜尋認知功能評估相關論文,了解自己所使用的評估工具其信效度等特性。
2.關於評估目的和結果的解釋,可以簡單講一些病人關心的、可以理解的,像是記憶力。
可分成STM&LTM記憶力,等級可大略分成沒有問題、有一點問題、嚴重等來向個案解釋
損傷的情況。另外,注意力也是可以提到的部份。

總之,
抓重點:個案關心的部份、與功能相關的、損傷程度、用個案可以懂的方式。

3.目前在做的認知評估目的為何?
研究目的:(收案數至少需500人以上)
資料庫的建置→掌握大的pattern
(資料庫的用途?可以思考一下)

追蹤(住院期間測兩次,出院後還會再測)
資料的蒐集很廣,包含許多層面的情況和變化
除了動作、認知,甚至連情緒也有收,還會追溯到早期的image
希望得到個案完整的病情資料和功能的變化

【閱讀部份】
1.
一個工具絕對不到excellent,使用多個工具來確認,確定的程度比較高
2.目前臨床多倚靠治療師的經驗。認知並非顯而易見的問題,治療更加困難;因為無法正確評估
抓不到病人真正的問題,也不知道病人的進步情形。→故需發展好的評估工具
3.認知評估和治療的研究可能耗時百年,因為要考慮的因素太過多、面對的問題太難以解決
4.評估工具好壞:信效度、能否解讀(關鍵指標)→要學會找出關鍵指標
5.要學習看完整篇文章後再整理出自己的看法。

【作業
1.找出有效率的檢索策略,文獻搜尋的內容為與中風、認知相關。
(8月底前完成,可找佳苓幫忙)

2.訓練計畫:
1. 下週開始正式獨立作業! 安排互相觀摩/切磋(每週1-2次)至少持續一個月。
2. 閱讀認知與注意力的中文回顧文獻。
3. 練習 Medline & Endnote 練習中風認知評估相關之文獻及找尋 model papers
(認知評量相關之主題)
[與暑期研究迎同學一同練習 Medline 與 Endnote] 2 weeks 找導3-5篇 model papers
4. 後續練習model papers文獻彙整 model paper判斷標準?(可跟老師確認)

資料閱讀-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之評估

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之評估

ADL的評量結果可以代表不同的失能程度、作為ADL訓練與治療的依據、評估治療成效及預測照護需求等。而且提升個案之ADL功能獨立,一直是職能治療的臨床重點。
IADL的評量結果除了可代表個案於社區生活之獨立程度,也可用以篩檢失智症。

ICF模式之「活動 (activity)」代表個案於標準化情境下執行ADL之能力,符合一般臨床上,職能治療師評估個案能否執行ADL之概念。而ICF模式之「參與 (participation)」意旨個案於日常的生活環境中之實際投入(表現)狀態,故涵蓋中風病人出院後,在社區生活中ADL與IADL之投入(表現)狀態。故ICF模式對於「活動」與「參與」之區隔,有助於釐清ADL的概念差異。


ADL
ADL至少包含3種概念:ADL執行能力 (capability)、ADL平常表現 (actual performance) 及個案主觀感受從事ADL之難易程度 (perceived difficulty)。

一、個案從事ADL「執行能力」之特點(實際觀察個案表現)
個案ADL之執行能力代表個案於標準化情境,親身從事各種ADL的能力高低。
BUT!缺乏標準化評估過程;模擬化的評估項目之誤差無法估計

二、評量個案ADL「平常表現」之特點
代表個案平時在家或病房從事ADL之實際情形或依賴程度,
留意個案平常表現與執行能力之差異。
以「口頭」訪問個案或主要照顧者為主,所以可在很短的時間內(如3-5分鐘)完成評估。

三、評量個案主觀認為從事ADL的難易程度之特點
代表個案主觀認為從事ADL各個項目之困難程度,通常以「訪問」或「問卷調查」的方式取得。
缺點包含「難易程度」的定義因人而異,甚至同一位個案也可能「標準前後不一致」造成評估結果的變異 (variation)增加。另外有些個案因病情等因素,無法表達自身感受,治療師也難以由訪問主要照顧者而獲得這些個案執行ADL「難易程度」的資訊。



必須明確區隔!!!

ADL量表:BI、FIM

IADL量表:
芙蘭切活動量表(Frenchay Activities index, FAI)、
諾丁漢延伸性日常生活活動量表 (Nottinghan Extended ADL scale, NEADL)、
動作與處理技巧測驗 (Assessment of Motor and Process Skills, AMPS)、

合併ADL和IADL項目:
關節炎影響評量表(Arthriti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s)、
中風影響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 SIS)等。
褚氏精神病人日常生活功能評量表!
COPM!

優點有二:
(一)、可減少ADL量表常有天花板效應與IADL量表常有地板效應的問題。
(二)、可評量較廣泛ADL的功能層面,由於ADL之評量結果僅能反應個案基本自我照顧能力,但無法得知IADL等較複雜性日常生活活動,如做飯、操作家事、打電話等,因此合併ADL和IADL項目之量表則可評量較廣泛的ADL能力。

評量個案自覺從事ADL的難易程度之量表(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
SIS



ADL的評估模式 (mode of administration) 主要可分為二種:自我陳述 (self-report) 及實際操作觀察 (performance observation)。其中自我陳述又可分為二種:個案(或照顧者)自填問卷及訪員訪問。


*電腦適性測驗 (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 CAT)考量病人之功能差異,針對病人之功能高低而選擇適當難度之評量項目。也就是ADL功能高者,僅測量較難的項目,反之,功能低者則評量較簡單的項目,故可提昇測量之效率與精準度。

未來的ADL評估工具之發展趨勢以CAT為主,藉由快速且精準的評量,以提升臨床效能。


p11.表二!!!


日常生活活動與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動之評估
重點:
1.ADL 之不同概念:執行能力、平常表現或困難程度,定義、評估方法都不同,須區分清楚。

問題:
1.臨床上對於執行能力難以做到標準化,但治療師經由模擬情境的測驗結果,
參考價值有多大?
2.p.5提到的加速規是?
3.p.6提到,需全面評估三種概念

2010年7月29日 星期四

資料統計整理流程

鑒於統計對我來說實在是很不熟...今天又再問了L一次
全部都記下來,自己想一遍比較不會忘記

下週資料整理進度(以七月的資料為例)
  1. 整理好六月的出入院收案名單寄給逸欣確認(名單從資料庫下載、整理)
  2. 將入出院收案名單貼在"CVA患者認知測驗評估紀錄.xls"上(另開兩個新sheet,命名各為:9907入、9907出)
  3. 將前面的格式貼過來
  4. 首先要輸入的是各測驗施測與否(若有分測驗,則至少完成一項算有做)的統計(對照紙本),有做的給1,該測驗NA則給0,並寫明備註
  5. 輸入後計算可測人數、NA及總人數(套用公式)
  6. Sheet"98-99完成率",由前面所得數據計算完成率
  7. Sheet"98-99AD_DC",有些可從前面的數據複製貼上,貼的時候注意,不需要貼公式的要按"選擇性貼上"。此表單需計算"遺漏率"。(之後需要連動作組的一起算!!!)
  8. 將紙本及檔案交給動作組校對
  9. 拿回後校正
  10. 請電腦組掃描,整理檔案
  11. 紙本整理裝訂建檔

遺漏率計算法:
  1. 從資料庫下載所有入院、出院名單
  2. 需計算遺漏率的有:FDT、LOTCA動作運用、MMSE、認知功能評量
  3. 整理好需要的資料,每項每項分開算
  4. 複製貼到SPSS計算結果(貼上後按Analysis,找Descriptive statistics裡的frequencies,將得到的結果表格貼到Excel)(遺漏率為:漏答題數/全部題數)
  5. 將所得到的遺漏率數值貼到98-99AD_DC的相對應表格

7/29 任務與進展

今日行程

1.再熟悉資料的key in及整理、統計的部份(因今日沒有排定評估個案)

2.中午前作完體檢(925大洋T^T)

3.辦理報到事宜

4.閱讀資料心得


今日進度

1. 再次熟悉每週個案數表格的呈現方式
Valid=有效樣本,至少完成一項測驗者
Excluded=整份測驗皆為NA
Total=Valid[Excluded]=記得每週加上去

2. 資料整理流程(以六月份的練習)

3.體檢完成(下週四上午拿報告)

4. 報到手續尚缺:繳交測驗成績證明(人事室)及體檢報告、主任簽名、識別證、完成手續

5. 昨天的問題問L:
一開始到病房時先確認施測對象身分,
告知之前有同事跟個案約好這個時間我們過來評估,(施測目的動作組應該已經說明過)
若個案問到施測內容及目的,可告知評估是要了解個案記憶力、注意力等等的狀況

6.交辦事項:和電腦組互相關心一下收案狀況、跟逸欣拿完整的中風登錄照片檔

7/28 請其他學姊看評估

今日排定個案數:2(皆為入院病人)


上午
佳苓
NA:因個案疲倦嗜睡,去了三次都無法叫醒
動作組的部份,雖然有叫醒個案,但是個案脾氣較起伏,且不太理人,
亦無法施測
該病人至今天入院第七天

下午
Jenny
個案認知功能良好,配合度高,評估相當順利
Jenny提出兩點,是我這幾次都沒有注意到的:

1.說明來意、施測目的

2.一開始就要先跟個案說這個施測不是要測他的手功能,
所以請他用方便的手即可
不然個案會感到很疑惑,也可能會影響到評估結果

其他的部份大致上還OK

2010年7月28日 星期三

7/27 評估紀錄

今天有兩個評估,一樣有L在旁監督

建議from L:

1.進去病房時先確認個案身分,並讓個案清楚知道我們的來意

2.告知個案可以做的就做,不能的就換別項,不要一開始就讓個案覺得很緊張
好像做測驗是一種折磨,畢竟出院還要再做一次嘛

3.要讓個案不要緊張,自己也要放輕鬆一點(我都會太緊張整個人僵著)

4.一邊施測,應該要一邊記錄,不要等到整個part都做完才一次填,
這樣同時要記很多東西,無法專心施測,也可能會記錯

5.彈指的部份要再練清楚一點

6.PDS的部份,因為記得比較不熟,所以會很緊張,無法觀察個案表現
左右手的分工要做好,記錄本、碼表放腿上,右手一邊記錄,左手專心比,
眼睛仔細看好個案的表現,按數字的順序最好要練到變成自發性動作

7.PDS如果真的忘記了題目是什麼,只要記好位數,看好個案按的順序和位置
有沒有一樣就可以了

8.PDS:個案有錯的地方,要給適當的feedback,例如:位置和順序都要跟我一樣喔!
或是 順序要跟我一樣喔

9.如果病人性子較急,可以像今天一樣,告訴病人等一下/先聽我說。

10.FDT:注意施測的重點都有講到即可,可配合個案的狀況調整指導語

11.家屬若給提示,要很明確的跟家屬說明,因為測驗是測個案的能力,所以會就會不會就不會
請在旁邊看的家屬不要給任何的線索,不然會不準(家屬比較在意這一點)

12.測LOTCA幾何序列時,一定要注意不能講出形狀,若個案狀況不錯,可給予嘗試錯誤的機會

13.動作運用也是邊測邊記比較好。基本上都是先記錄0分的部份,其他的可以再補

14.象徵性動作的部份,絕對不可以說出東西的作用,尤其在找杯子的時候

15.MMSE的部份,訊息登錄的部份,三樣東西要唸的慢,但是中間的停頓不要太長。

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第一次施測(supervised by L)

今天第一次評估病人

因為個案的狀況很好 評估算是進行的很順利

每一項評估都有實際做一次

有L在旁邊比較安心,因為現在對一些狀況的應變還是比較差一點

還有很多要學習的地方!

1.開頭與個案的互動再加強

2.項目的指導語還有更順一點,並依對個案的狀況觀察微調

3.對各種狀況的應對應變非常有待磨練

4.適時給施測對象鼓勵


施測的部份再練熟一點

但比較困難的應該是應變的部份!這點需再加強

除了L的經驗傳承之外,自己也可以預設可能遇到的狀況

思考一下如何應對

2010年7月23日 星期五

990719~990723收案數

本週收案人數如下表:
(哇~有這個語法實在是太方便囉!)


# valid # excluded # valid [# excluded](since 98/1/2)
Admission 1
1
220 [39]
Discharge 1
2
179 [64]

整體流程學習

(今天學習到了整個流程
果然是統計的部分最讓我傷腦筋 因為基礎真的是很差~"~)

認知評估流程

動作組取得VS及病人&家屬同意→簽署同意書
安排入院評估時間

至病房施測 →若符合標準,轉介電腦測驗組

資料輸入

出院評估 →若符合標準,轉介電腦測驗組

資料輸入及檔案整理

統計資料

紙本資料彙整及校對

資料校正/電腦測驗組掃描及存檔

紙本整理存檔



統計資料流程

月初與動作組確認上月的出入院名單

統計資料中紀錄該月的評估人數/NA/完成率

最困擾我的是...遺漏率!!
(需做遺漏率統計的測驗有:FDT、LOTCA動作運用、MMSE、認知功能測驗)

中風登錄會議!→與逸欣討論,共同進行簡報數據的呈現

練習施測注意事項及遇到的問題

要和施測對象打好關係

一、線段刪除測驗
1.視覺的測驗一定要先詢問個案能不能看得清楚,可要求個案戴上自己的眼鏡或提供老花眼鏡
2.因為測驗紙上沒有標示方向,所以測驗時要看好擺放的方式
3.若個案手不方便,可協助調整紙的角度,但要注意紙要放置在個案視野中央

二、聽覺忽略測驗
1.若個案有重聽要記下來
2.兩手彈指聲若無法練到一樣大聲,如果使用響板的話會不會比較標準化,也比較不會有人為誤差?
3.若個案坐W/C,則在個案背後施測;若個案臥床,則請個案閉上眼睛,避免視覺線索干擾

三、PDS(計時)
1.一樣確認視覺部份
2.記下來順序!
3.一秒一個

四、FDT(計時)
1.確認視覺
2.紀錄施測用的語言,配合個案
3.此部份的施測指導語較長,需有條理的將需注意的重點講給個案聽
4.此部份較難,需多鼓勵個案

五、固著測驗
1.需配合第六項測驗結果
2.可告訴個案先畫圓再畫叉,因為不是在考他懂不懂規則

六、幾何序列
1.指圖的時候,用畫圈的方式,畫的時候不要遮到圖
2.注意計分方式
3.可以給個案畫第二次(嘗試錯誤的機會) 這邊比較不知道該怎麼判斷是要還是不要

七、動作運用
1.確定個案可以遵守指令 如果沒有辦法的話,此項無法測驗
2.象徵性動做的部份,清楚的講出要求個案做的動作

八、MMSE
1.失語症的病人只能做某些測驗,而且要modify
2.注意修改過的題目

九、認知/語言功能評估表
1.只有失用症要叫個案做,其他的用問的(大小便控制、吞嚥)
2.語言功能要確認個案可以遵循指令

2010年7月22日 星期四

資料閱讀-評估的基本概念

評估的基本概念

評估
可以深入、客觀、全面地描述個案的臨床特質與問題
評估多方面之功能可協助治療計畫之擬定

對於目前臨床標準化評估工具使用之問題
思考→如何統整現有評估工具並且改善評估工具之精準度與效率!

心理計量
1.評估個人心理層面變項之科學
2.用數學的方式計量出欲評估變項之特質

健康相關評估工具之三大實用功能:
1.區辨功能─區辨不同群體間另一相關特質之差異(區辨效度,避免天花板或地板效應)

2.預測功能─預測個案未來的某些目標特質(預測效度)

3.療效評估功能─反應個案於功能上的重要改變

信度
評估工具重複評估一穩定特質時,可獲得相同結果的一致程度、穩定性,與隨機評估誤差之大小

(一)再測信度(test-retest reliability):欲瞭解評估工具所得的評估結果是否穩定
在不同時間下重複使用同一評估工具於同一個案(欲評估之特質穩定),所獲得結果之一致程度
確保所偵測到的改變主要來自受測者本身的改變!

檢驗方式:以同一評估工具於不同時間點重複評估相同的受試者兩次,再以統計驗證前後兩次評估分數之一致性。

Kappa (κ)或weighted Kappa (κw): 0.61至0.80為良好,0.81至1.00為理想。

驗證評估工具總分之再測信度則使用組內相關係數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ICC)。ICC> 0.7可用於群體分數的比較(如實證研究中,比較實驗組與對照組之功能差異);> 0.90可用於個別個案間分數的比較(如臨床中,比較甲個案與乙個案之功能差異)。

二次間隔時間的長短宜列入考量。

(二)評估者間信度或稱施測者間信度
不同評估者評估相同對象所得結果的一致性,用以檢驗工具的評估結果是否受到「評估者」或「施測者」的主觀判斷影響

檢驗評估工具個別項目之評估者間信度可依類別變相與順序變相分別使用Kappa或Weighted Kappa[22, 23]。對於κ之解釋[23]:0.61至0.80為良好,0.81至1.00為理想。
驗證評估工具總分之評估者間信度則主要是使用ICC。
0.7為群體個案之最低可接受標準;0.90為個別個案之最低可接受標準

(三)內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y) 或稱內在一致性
指評估工具中,各單項題目所得分數間的相關性及與評估工具所有項目總分之相關性,內部一致性代表一評估工具所有項目之同質性。愈高,評估結果愈穩定(信度愈佳)。

對於連續尺度的資料,可以Cronbach's alpha檢驗評估工具的內部一致性;
對於非連續尺度的資料,則以Kuder-Richardson 20 statistic檢驗。
數值解釋:> 0.7為良好,可用於群體分數的比較;> 0.9為優,可用於個別個案間分數的比較

(四)評估誤差
"隨機誤差"則是由隨機、偶然的原因造成的,例如評估時情境的微小改變、評估人員評估每位個案時的微小差別等,這些不可避免的原因造成評估結果在一定範圍內波動,引起隨機誤差,有時大,有時小,有時正,有時負。

1. 評估標準誤(standard error of measurement, SEM)SEM為信度指標其中一種,SEM代表個別評估結果之不穩定程度或隨機評估誤差大小。SEM數值即用來解釋個別分數的評估誤差的大小。
2. 最小可偵測之變化值(minimal detectable change, MDC)
臨床上,最小可偵測之變化值可用以判斷各別個案改變的分數是否超過評估誤差,因此MDC之臨床意義重大



效度
效度指評估結果的正確性,也就是代表評估工具是否能真實/正確測量到欲評估的建構或特質
(一)內容效度
指評估工具內容的適當性,包含評估工具項目的廣度含括欲評估之特質以及評估工具內容與欲評估特質/對象之相關性。
藉由專家對於評估工具整體與個別項目之同意百分比作為判斷良窳的統計指標

(二)表面效度
表面效度是指評估工具項目是否「明顯地」、「無疑義地」評量欲評估之特質
是主觀判斷(專家或病人)評估工具是否量測到欲評估之特質,但著重於評估工具建構完成之後的檢驗。
無須顧慮理論依據,可以直覺為主。

(三)效標關聯效度
指評估工具的評估結果與效標(criterion)之評估分數相關聯的程度。

(1) 同時效度
是指欲驗證之評估工具的評估結果與目前公認為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的效標(criterion)評估結果之關聯程度
驗證方法以相關係數為主。
Pearson’s γ或Spearman’s ρ:≧ 0.75為良好同時效度之標準;0.40至0.74為中等;≦ 0.40為差。

(2) 預測效度
是指評估工具的測量結果可預測個案未來的健康狀態(或相關特質,亦稱為外在效標)之程度
研究設計為追蹤研究,資料分析則以相關係數為主。預測效度愈高之評估工具,測量結果愈能有效預測外在效標。

(四)建構效度
是指評估工具能評估到理論上的概念、結構或特質的程度。
就是指評估結果的分數能夠依據理論而呈現擬測量之概念、結構或特質的程度。
目前醫學領域多以相關法、實驗法、因素分析(factor analysis)、羅序 (Rasch) 分析驗證理論上的「建構」是否成立。

(1) 收斂效度
評估工具欲評估特質與理論上相關特質之關連。
研究設計為同時評估,資料分析方式則以相關係數驗證。
相關係數高低之判定標準,原則以二變項理論上之關聯程度為依據。相關係數≧ 0.75為良好; 0.4至0.74為佳; ≦ 0.40為差[41]。然而,如果相關係數超過0.90,也須考量二評估工具是否評量同樣的建構。

(2) 發散效度
是驗證評估工具欲評估特質與不相關特質之不關聯程度
研究設計為同時評估,資料分析通常則以相關係數分析。發散效度相關係數之判定標準:相關係數< 0.3,表示二評估工具評估到的二種特質不相關,發散效度良好。亦即發散效度的驗證,可排除評估工具測量到不應測量到的特質。

(3) 區辨效度
是指評估工具之評估結果可根據其背景理論模式區辨不同屬性病人(或健康對照組)之程度(between group difference)。
研究設計為同時評估,資料分析方式則多以t檢定、變異數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與迴歸分析進行驗證。


反應性
是指評估工具可偵測個案本身或群體欲評估的目標特質些微變化之能力。
研究設計多為追蹤研究並且重複評估,資料分析則以效應值(effect size)為主。
1.配對t檢定:t值大於1.96,代表介入前測與後測具顯著差異,具反應性。
2.效應值(effect size, ES):ES大於0.2,即具有反應性;ES愈大,反應性愈好。
ES = 0.2代表小的效應;ES = 0.5:中度效應;ES = 0.8:高度效應。
3.標準化反應平均值(standardized response mean; SRM):標準同ES。

最小重要差異值
重要臨床差異值(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 CID)是指反應個案功能改變或臨床病程的分數變化值,其中最小的CID即為最小重要臨床差異值(minimal clinical important difference, MCID)。

在某一範疇(評估工具)中,個案感受到有益的最小分數(評估分數)變化值。

個案在評估工具分數上的改變量必須超過MID才具備臨床重要意義。
MID 亦可透過「必須治療數」(number needed to treat, NNT),協助解釋臨床試驗所得之治療效果,以利解讀療效。NNT的定義為臨床試驗中,採用特定治療模式,扣除對照組之療效後,需治療多少個案,可獲得1位個案具有重要意義(超過MID)療效的發生


P17,18,19表格!!!

2010年7月21日 星期三

工作學習進度7/21

《本日進度》
1.需交之證件影本等資料已繳交(差2吋照片3張)
2.與L討論施測指導語
3.實際跟L演練整套施測
4.學習資料Key in與整理、校對及校正
5.今日收案:2個(1個順利、另一位無法收案)
6.明日功課:找健康人練習施測*4

2010年7月20日 星期二

施測心得與困難(the first 2 days)

1.練習必須足夠,施測流程要熟悉,才能較的進行施測
2.做到1.才比較能有足夠的自信進行施測
3.除了做好施測的部份,與病人、家屬、看護、醫生、護士等之間的溝通也很重要!
 有時家屬會詢問其他的問題,背景專業知識需足夠
(所以臨床的部份還是要不斷複習與熟悉)
4.要時時注意施測對象的狀況:包含身體狀況、警醒度及受測意願
 可以給個案適當的休息時間,或是可以視狀況另約時間
5.目前對於突發狀況的處理容易手足無措,謝謝L的經驗傳承 :)
6.學習與其他合作夥伴溝通(包含電話、e-mail、skype等等)非常重要!!!

To be continued...

7/20任務進展及備忘

《收案方面》
大致流程:
1.與逸欣確認可收之個案資料、確認時間
2.(翻查病歷確認個案是否有失語症)
3.至病房評估
4.評估後資料key in
5.與動作組交換校對→校正資料
6.整理資料存檔(R404櫃子,需用牛皮紙袋裝好並標註年月、出/入院及份數)

7.若個案適合做電腦適性測驗,詢問管管那邊的時間以及病人的意願



《評估工具學習》
 已學習整套評估的方式、指導語及流程
 目前已看過2個完整評估過程

 練習進度:
 1.L詳細講解每個步驟及指導語(已完成)
 2.看L實際施測病人(2個已完成)
 3.L看郁芬施測健康人
 4.L看郁芬施測非研究對象
 5.請其他研究人員看郁芬施測非研究對象(?)
 6.L看郁芬施測正式個案(預計第二週開始)



《R415工作事項及須知》
記得找岱潔學姊問清楚及門禁卡


《其他交辦事項》
1.學習掃描
2.明天到合庫開立帳戶
3.指導語練習通順